
身邊很多小朋友或大人,都有學習至少一種樂器。到底,學音樂有甚麼好處呢 (a.k.a. 人人都學音樂,唔通個個都想學音樂咩)?
其實不論年齡,學音樂的好處都比你想像的要多!家長送小朋友去學音樂或考各類的樂器考試,不應只是希望讓他們獲得多一張證書,也不是要強迫他們成為音樂家、演奏家,而是可以從小培養專注力、肌肉協調及左右腦平衡發展。大人通過學樂器,也對大腦開發、身心放鬆及培養堅持與耐性有很大幫助。
學音樂的其中六大好處:
1. 更有效開發大腦

演奏樂器時,要一邊看樂譜,一邊專注自己的反應、留意自己的手腳協調等,這些複雜的行為都有效刺激大腦,促使腦部神經變得發達。而練習或演奏時,少不免要背指法、記樂譜,這些都有助促進自己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。
2. 培養耐性及細心

「台上一分鐘、台下十年功」,就算不是專業的表演者,學習樂器的過程都一定會伴隨大量反覆的練習時間,因為沒有樂器是有「速成班」的,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時間。如果遇到困難的樂曲,就要看你有沒有足夠耐心克服;而訓練自己聽音樂也需要耐性,要細心聆聽樂章的快慢變化、樂器種類等。耐性和細心。藝術是追求完美的過程,只要有心學、願意花時間定期練習,一定可以進步,獲得滿足感。
3. 提高想像力

在任何的旋律中(特別是即興演奏),為它賦予自己的情感,想法透過四肢的配合,在樂器上表現出來,成為屬於自己風格的音樂,而不是空洞的音符。這需要豐富的創意和想像空間,才可以表現出來。可以藉由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,令聽者也感同身受,實在是一件美妙的事呢。
4. 減壓放鬆

某天情緒低落時,有沒有想過音樂就是抒發情感的媒介呢?不同面向的情緒也是我們創作音樂的靈感來源,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是包括了大大小小的感受。壓力大時,彈一首輕鬆的歌曲,或者狂野地敲擊不同的鼓組部件;心情高漲時,又可以拿著結他自彈自唱,或拉一段自己很有共鳴的樂章,不論怎樣心情都可以調劑過來的。
5. 培養氣質及藝術鑑賞力

「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壞」(大人也不會),當你努力練習後,大方得體又不慌張地演奏出來,那份自信、淡定從容,就是一個音樂人的氣質。長時間在優秀的音樂作品下薰陶,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樂鑑賞力,提升品味。
6. 學習團隊合作

不論是鋼琴,結他,打鼓、唱歌甚至是編曲作曲,當你學到了某一階段,總會想與人一起合作組團。團隊合作表演不是容易的事,從中可以學到團隊精神和溝通技巧,希望透過有效的分享討論,達成共同的目標,就是一起表演出色作品的成功感。
Comments